在今日與 許皓宜.心理學與生活還有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直播之後,我突然對於親子之間的互動,有更深一層的體悟。
讓我們來看以下兩段對話 (皆為想像式情境,非真實對話)
<情境一>
心理師:親愛的家長,我發現要改善親子問題,首先你要先停止對孩子生氣。
家長:可是我的孩子真的很白目、跟他講什麼都不聽,我很難不生氣。
心理師:反正我告訴你了,生氣無助於親子關係,你可以深呼吸啊、數到十啊什麼的,加油啦,生氣只會讓情況更糟的。
<情境二>
家長:你功課為什麼沒做?
孩子:就很難啊!很無聊啊!而且我們班都沒人在寫功課的。
家長:大家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喔?他們去吃屎你要不要去吃屎?寫功課沒有那麼難啦!坐在書桌前面一下子就寫完啦!而且你對讀書沒有興趣,這一點很糟糕,好歹也要對其他有興趣吧?
孩子:可是我不知道…
家長:你就什麼都去試試看嘛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你覺得這兩段對話,有什麼差別?
如果你告訴我,心理師,我無法不生氣,這個很難。你會希望我怎麼回?
孩子告訴你,我無法認真學習,這個很難。你知道該怎麼回了吧?
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,即使他做錯了事。
我知道,你一定也認為生氣不對,就像孩子也曾經有那麼幾刻想要認真學習。
不過我們都因為無法克服困難而放棄了。
我真心的不會苛責生氣的家長,不會期待生氣的家長在跟我談完之後馬上不生氣,而是會認真的跟他討論每一次生氣的原因,看從那一個點可以切入。
我想,孩子也在期待你跟他談談,不是嗎?
我是一直在想他們做錯事的原因,試圖把問題解決了,就沒事了。
孩子只是做錯了事,他們本身沒有錯。
與大家共勉,晚安。